数码共融与福利服务

2019年03月17日

前言

我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是电脑程式编写员(computer programmer),一做便3年,之后才进修社会工作。这就是我与资讯科技结下的不解之缘,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的资讯科技应用及数码共融(digital inclusion),亦成为我多年来学术研究及义务工作的一部分。

2001年初,我与一众热心安老服务的朋友成立了长者网络发展协会,并推出专为长者而设的入门网站「老友网」1 。在2010年我更「粉墨登场」为香港电台主持了一套8集的《数码起义》,探讨数码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便有一个相关的「成功争取」项目。

为福利服务单位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先导计划

《预算案》一项相对比较少受关注的新措施,就是为福利服务单位提供无线上网(Wi-Fi)服务的先导计划。我们计划透过奖券基金拨款约2亿500万元,推行为期4年的先导计划,为约1 350个社会福利署(社署)资助的非政府机构所营办的服务单位,包括安老院、残疾人士院舍、长者中心、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特殊幼儿中心等,设置无线上网服务设施及承担相关的经常开支。社署亦会调拨资源,逐步为由署方营办,包括各区社会保障办事处及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约180个社福设施提供同类服务,预计每天有约10万人次的服务使用者将会受惠。

听起来,大家可能觉得无线上网算不上什么新猷,但对很多基层的服务使用者来说,能够使用免费Wi-Fi可以为他们节省费用之余,还可以提升其生活质素。大家试想像一下,一些居住在安老院舍的「老友记」将能够利用免费Wi-Fi,与不论身处香港或海外的子女和亲友以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进行视像通话,把他们与家人更紧密地连系在一起。「老友记」更可以上网接触新资讯,为生活增添色彩。

另一方面,免费Wi-Fi亦有助推动社福机构使用更有效率及便利的数码化设备及运用网上资源,以提升服务水平。就好像一些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的护理人员,可以透过无线感应器及数据系统,适时监测住客的行为模式及身体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适时的协助。合资格的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可以申请「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藉此采购或借用一些需要Wi-Fi网络的新研发科技产品,改善服务。这次为福利服务单位提供无线上网服务,亦可以说是为未来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2 铺设好所需的基建。

结语

建立共融的社会,一直是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的重点工作,在不同的政策范畴中,都有推动社会共融的元素。虽然推动「数码共融」的政策严格来说属于创新及科技局的工作范围,不过要真正让长者和弱势社群藉数码科技融入社会,却少不了劳福局以及与我们密切合作的社会福利机构参与的份儿。因此,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先导计划,为促进「数码共融」踏出重要一步。

1 「长者网络发展协会」已合并为「长者安居协会」的一部分,「老友网」的发展仍是「长者安居协会」的服务之一。

2 「互联网」指连在一起的网络;「物联网」则指通过「互联网」把装置和设备连在一起,让他们互联互通与互相交换资料并作出所需的指令。大家日常使用的「八达通」、门卡等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技术,可说是物联网的早期产品。

有关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