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工作」

2019年06月23日

前言

今年是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成立的100周年。我与几位劳工顾问委员会委员,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上星期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百年劳工大会。离港期间,我无时无刻关注着香港的情况,事情的发展我不用多说,政府亦已经承认在处理修例工作方面有不足,并承诺会更虚心聆听市民的声音,了解市民的想法和感受。我深盼大家能放下嫌隙,让社会可尽快修补裂痕,重新携手为香港创造更好的未来。

追求更美好的未来也是国际社会的愿望。藉出席百年大会期间,我亦与几个国际组织作会面交流意见,当中与世界经济论坛系统行动倡议管理委员会及国际劳工组织的讨论,都是与ILO近年工作重点之一Future of Work(「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工作」1)有关,我姑且简称为「未来工作」。未来工作的挑战之一,便是人工智能、自动化及机械人技术等科技发展对劳动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科技发展对劳动巿场带来的冲击

近年已有不少研究指出,未来科技发展会令不少工作岗位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有分析认为这个发展会令未来劳工需求减少;但亦有分析认为会同时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我们没有一个水晶球,不可以确定未来相关劳工巿场的发展;不过基于过往的科技发展与劳工巿场发展,我偏向相信科技发展虽然会令部分工作消失,但同时会创造不少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不论整体劳工需求会增加或减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这过渡期间失去工作的劳工很大可能是最不具备新工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人士,而这些劳工亦可能是年龄较高的人士。

应对政策

虽然近年就科技发展对未来工作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总是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故我们难以准确估计发展的速度,以及未来的具体工种及其所需知识为何。就如远于20年前,我相信固网电话会在未来消失,但其速度有多快便难以估计,至少今天仍然存在,不过当年的传呼机(call机)已大致消失了。亦因这个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个灵活及可以迅速调节的机制,以应对一个「易变、不确定、复杂及含混」(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的未来。在此,我会集中以劳工及福利局的工作范围,即就人力及持续进修政策作为分析2

我们最明显的政策方向,是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我们可以从企业、政府及个人的角度来看。当然,大企业在这方面有较大空间,但统计显示88%的香港企业的员工人数都是9人或以下,可投放于员工训练的资源便很有限,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由政府直接透过公共机构提供有关训练,另一方面是协助及鼓励个人在这方面的投资。

1992年成立的雇员再培训局,提供约700项按市场需要而设计的不同课程,当中有约300项课程已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评审,并获得资历架构认证。雇员再培训局可以说为劳工在适应工作的转变上,提供了一个坚实主干。

在2002年成立的持续进修基金,通过提供培训资助,鼓励香港居民持续进修。在2016年开始,劳工及福利局就基金作出检讨研究。在2018年,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向基金注资100亿元,并由今年4月起将每人累积资助上限由10,000元提升至20,000元,并大幅扩展合资格课程的范畴。过去两个月,在基金中可获资助的课程已由早前的7800项增加至超过8 000项,我们估计目前另有约4 000项课程可申请加入成为基金课程。

后语

在策略上,运用雇员再培训局作为主干的700项课程,再加上透过持续进修基金运用更灵活的培训巿场,大家更可以有超过8 000项(甚至未来约12 000个)的课程选择,希望在概念上可以更能协助香港的劳工适应「易变、不确定、复杂及含混」的未来工作的要求。当然,我们也鼓励雇主尽量便利员工参与进修。

1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ILO出版的报告书"Work for a brighter future"(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cabinet/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662410.pdf

2 其他环节则主要涉及基本教育与职业(前)培训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