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年度《财政预算案》彰显政府对安老及康复服务承担

2017年02月26日

最新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再一次在福利范畴大力投放资源,不但2017-18年度经常开支大增接近100亿元(95.2亿元)至733亿元,更利用超乎预期的盈余,以前瞻性方式预留300亿元以加强安老和残疾人士康复服务,实在令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十分鼓舞。

在2017-18年度,我们会利用新资源在福利范畴推行多项新增及改善服务,所涵盖的服务范围包括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安老服务、家庭及儿童福利及扶贫。

至于300亿元的预留拨款,突显政府在有关方面的承担。特别是预计将完成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和日后《康复计划方案》将提出一系列需要额外资源推展的措施。

事实上,本届政府投放在长者的资源持续增长,单计社会福利、医疗服务及社会保障几方面,已经由2012-13年度的436亿元增至2017-18年度的753亿元,几年间增幅超过七成,占2017-18年度政府经常性总开支的20.3%。

正如我在月初分享过,为加强安老服务的中长期规划,由安老事务委员会(安委会)主席林正财医生领导筹划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报告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完成。计划方案涵盖长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政府在制订相关政策及措施时,会充分考虑《计划方案》的建议。今次财政预算案的预留巨额的拨款,无疑为未来实施方案中可行的建议注入强心针。

与此同时,政府近年亦不断增拨资源加强康复服务,该范畴整体的经常性开支由2012-13年度的233亿元增至2017-18年度预算开支的315亿元;相比2007-08年度的166亿元,增长差不多一倍,我前一两个星期亦已跟大家分享过一些近年新猷。

为加强康复范畴的长远规划,政府会在安委会完成制定《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后,参考相关经验,开展制定《康复计划方案》的工作,《财政预算案》预早为此拨备资源,正显示政府对持续提升康复服务的承担。

正如我多次强调,我们一直不失时机地持续加强安老配套。不同长者有不同的需要,新一代长者无论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整体都比以前有所提升,我们必须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让长者有更多选择,切合自己的需要。除了持续加强传统模式的服务,我们亦与时并进,以开放和创新的思维,积极以先导计划的形式开拓新服务。

举例说,社会福利署(社署)刚展开邀请合资格长者参加下月推行的「长者院舍住宿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计划采用「钱跟人走」的原则,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顾服务的长者提供一个额外选择,让他们可从合资格由非政府机构营运或私营的安老院中,拣选切合他们需要的院舍服务。试验计划会在2017-19年分阶段推出共3 000张院舍券。

推行试验计划完全不会令现有服务减少。政府正继续多管齐下增加安老服务名额,社署在25个发展项目及「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均已作出规划,在未来五至十年内,预计可新增约9 100个安老宿位(包括资助及非资助宿位)及约2 800个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此外,「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亦将提供约8 000个康复服务名额,连同规划中的36个发展项目,在未来五至十年会增加约14 400个康复服务名额。

「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是我们的安老服务的策略方针。在持续加强固有模式的服务的同时,我们正引入更灵活的新服务模式。举例说,现正推行的第二阶段「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随着用家开始掌握其优点,反应渐趋踊跃,透过奖券基金拨款,我们已为计划共投入超过10亿元。我们会额外拨款,增加2 000张,使计划的服务券数目增加至5 000张。

2017-18年度财政预算案亦建议增拨2亿5,300万元的经常开支,以加强对长者的照顾,提供资助安老宿位和长者日间护理服务名额,以及改善现有合约院舍的服务,并增加疗养照顾补助金及照顾认知障碍症患者补助金的拨款。

上述只是部分新猷,还有其他一系列与长者福祉有关的措施,包括优化长者生活津贴计划(即增加一层高额津贴;以及放宽现行津贴的资产限额)、为方便长者回乡养老,在「广东计划」下再一次性在一年时间内豁免已经移居广东省的合资格长者须在紧接申请日期前连续居港最少一年的规定,并推出「福建计划」,向选择移居福建省的合资格长者每月发放「高龄津贴」等。

谈到津贴,《财政预算案》建议向领取社会保障金额的人士,发放金额相当于一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高龄津贴(包括广东计划)、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并首次把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低津)及鼓励就业交通津贴(交津)亦纳入作出相若的安排。上述社会保障的一次性额外金额预计涉及开支约35亿元,受惠人数预计最多约124万人。至于低津和交津的一次性额外金额预料涉及开支共约1 亿200万元,约35 000个低津计划的家庭及约48 000名交津计划的申请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