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归纪念到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2021年6月27日

还有几天便是7月1日。今年的回归纪念有更大的意义,因为除了是「一国两制」框架下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4周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回顾历史,祖国与香港的发展一直血脉相连,密不可分。从人口角度,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内地。从经济角度,自7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香港工商界到内地投资兴业,至国家经济腾飞,香港方方面面都受惠于背靠祖国的优势。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更为香港创造了不容错失的重大机遇。

从劳工及福利局的角度,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可以说是从老到少都提供新机遇。在福利范畴,面对人口高龄化,我们期望在推动乐龄科技应用和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我所指的是把握大湾区规模从而达至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在人力范畴,我们鼓励香港年轻人应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切勿固步自封。

为港人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上述提到60年代不少人从内地迁移香港寻找机遇,因此不少港人喜欢选择回乡养老。有见及此,早于十多廿年前已有两间香港非政府机构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分别在深圳和肇庆营办了两间安老院舍,即由香港复康会在深圳营办的「香港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康院」(2006),以及由伸手助人协会在肇庆营办的「香港赛马会伸手助人肇庆护老颐养院」(2001)。香港特区政府在2014年推出「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资助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可选择入住这两间院舍,现时共有145名参与计划的香港长者入住。

随着大湾区城市生活质素不断提升,近年有不少香港居民在大湾区经常生活。他们很大机会想选择「在粤」退休,而在日后有长远照顾需要时可「留粤」获得所需服务。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亦提出「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特区政府希望可以有更多香港模式的优质安老院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落户,既服务有需要的当地长者,也为在这些城市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的院舍照顾选择。有兴趣开发服务的私营或非政府机构,我们乐意与他们交流意见。

乐龄科技

我在过往多篇网志分享过推动乐龄科技应用的重要。政府联同社会服务联会及香港科技园公司自2017起每年举办「乐龄科技博览暨高峰会」,展示本地及海外的创新产品及意念,并为各持份者提供一个协作平台。政府成立10亿元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合资格安老及康复服务单位试用及购置/租借科技产品;并鼓励本地研发各种可协助提升照顾效能及质素的产品、设备及工具、流动应用程序,以及高端硬件和软件。

在用家市场方面,以香港弹丸之地的规模,始终较难吸引国际供货商;但如果能结合整个大湾区人口的规模,又当别论。与此同时,若能充分发挥港深创科发展双引擎效应,必可为推动乐龄科技研发注入动力。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十四五」规划的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的方针。香港特区政府于今年1月8日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供2 000个月薪不少于18,000港元的职位,供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获颁授学士或以上学位的毕业生申请,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特区政府会按企业聘用的每名毕业生,发给企业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计划推出后,企业反应十分热烈,截至2021年6月24日,共有超过370间企业在计划下提供超过2 800个职位空缺,当中约一半为创科职位。获聘的毕业生最迟须于今年8月入职。申请相当踊跃,有超过300名成功申请者已经入职。

我不厌其详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总值接近17,000亿美元,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香港年轻人不应错过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国家;在思维上,香港是大湾区的一部分,我们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