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規劃與時俱進

最近我應邀在一個慈善基金首腦論壇分享政府在社福服務方面的宏觀策略和路向。其中,提供以人為本的綜合服務和推動民商官三方協作是我們近年推動社福工作的兩個重要方向。與會的基金領袖紛表認同和希望在不同的範疇出一分力,並提出很多新穎建議,他們的熱心投入令我印象深刻。

我開宗明義指出,提倡商界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並不代表政府的投入會減少。事實上,我們投放在福利範疇的資源歷年不斷增加,在今個財政年度達到422億元,佔政府經常總開支百分之十七點四,相比於一九九七╱九八年度的200億元開支,已增加超過一倍。

最重要的不是數字上的增長,而是如何讓服務更加到位和真正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很多社會人士都未必留意到政府提供服務的模式在近年已默默地起了變革 — 特別是在家庭服務、青少年服務和殘疾人士支援方面,我們採取了綜合服務和地區為本的模式,好處是一站式照顧到用家的不同需要;還可以有更深入的全人關懷。此外,我們又加強跨界別和跨專業合作,讓服務更具效益。

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轉變,我們採取靈活彈性的策略,以迅速回應社會的訴求,包括透過先導計劃加快新服務的推出。舉例說,由於核心家庭增加,我們推出『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為減低剛離開醫院的長者再次緊急入院的比率,我們推出『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兩者都是以先導計劃形式率先推行,確定成效即全港性實施,好處是審慎和有助掌握數據,為制訂長遠策略提供基礎,令資源分配更具效益。

配合『居家安老』策略,我們今年初又推出『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試驗計劃』,由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與長者本人及其家人共同制定到戶服務。我上星期特地到觀塘探訪一對公公婆婆,很高興知道有關服務有助他倆繼續留在自己家中彼此扶持。稍後我們會總結經驗,定出未來路向。

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需求亦很廣泛,政府資源畢竟有限,除了提供較逼切的支援,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工夫,這正是社會資源可發揮的空間。私人企業和基金會除了捐贈外,還可從多種途徑參與社會服務,包括知識轉移,師友計劃和推動義務工作等等。為起動社會資源,我們先後推出了攜手扶弱基金、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兒童發展基金等,推動三方協作,這些計劃已逐漸開花結果。

展望將來,政府會繼續有策略和有目標地加強社會福利服務。我亦期望更多有識之士不單貢獻他們的人力物力,還有領導才能和社會脈絡,攜手促進和落實民商官三方協作的概念,讓弱勢社群受惠。

2 0 1 1年 6 月 2 7 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