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節隨想

2014年6月1日

今天(六月一日)是國際兒童節,兒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像小樹苗,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耐心的灌溉和栽培,家庭教育固然舉足輕重,健康的社會土壤和適切的政策扶持亦十分重要。

自從「贏在起跑線」這個形容詞興起,社會上亦經常討論政府應怎樣幫助弱勢兒童不會輸在起跑線。事實上,人生的長跑絕對不是由一條所謂起跑線決定未來。相反,在人生不同階段,若能努力和奮鬥,每個人都是可造之材。一些生於較貧乏土壤的樹苗,若得到鬆土施肥,亦能開花結果,並往往紮根更深。

政府近年多項政策都是以扶助弱勢家庭兒童長遠發展為中心。其中最新的例子是籌劃中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旨在紓緩在職貧窮家庭的經濟負擔,特別是關顧這些家庭的兒童和青年,透過提供津貼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促進向上流動。此計劃是紓緩在職貧窮的重要政策工具,預計有204 000個住戶受惠,受惠人數達714 000,其中超過188 000名是兒童和青少年,整個計劃每年須支付的津貼總額約31億元。我衷心盼望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能於七月休會前批准有關前期籌備撥款,以便此重大的改善民生工程能於明年第四季推出。

另外一個重要的計劃是自二○○八年成立的「兒童發展基金」,實施以來一直為基層兒童提供適當的啟導,讓他們擴闊眼界,幫助他們規劃未來。基金至今已推出四批共61個計劃,以及七個校本模式試行計劃,共惠及6 000多名基層青少年。為了確保基金計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在二○一四至一五財政年度會為兒童發展基金預留額外3億元撥款,以推出更多計劃。

很多基層兒童的雙親也是在職的,為這些家庭提供託兒及課餘託管服務,讓他們的父母能安心工作,這個非常重要。在新的財政年度,我們會額外投放2,180萬元,加強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和為6至12歲兒童提供的課餘託管服務。前者除增加社區保姆服務名額,亦會把服務對象的年齡上限由6歲以下延至9歲以下;後者將延長一些課餘託管中心於平日晚間、週六日和學校假期的服務時間,並增加減免收費的服務名額。我們亦將向攜手扶弱基金注資4億元,其中2億元專款將會用作配對資金,鼓勵跨界別協作,為基層家庭中小學生推行更多課餘學習及支援項目。

其實,兒童和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除了物質供應和學習方面的資源投放,更重要是適當的品格陶造和懂得與人相處。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從小學習關心和分享,更有利他們的全人健康成長。

說到這裡,我想介紹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的「小層長」計劃。大家對「樓長」計劃應該不會陌生,透過「樓長」的參與帶動,發展社區互助關係。「小層長」計劃於二○一二年中在香港仔漁光村推出,由一群8歲至15歲,就讀小三至中二的小朋友,在村內與大樓長一同進行探訪及籌備區內活動的工作,宣揚鄰里互助的信息。我知道現時在漁光村共有12名小層長,他們小小年紀便學懂如何關愛他人,幫助有需要的人,我相信憑着他們這顆愛心,長大後一定能為社會出一分力,貢獻所長。我更希望這個「小層長」計劃能推展至其他社區,培育更多社會的未來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