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筆撥款下的財赤恐慌

2017年10月01日

近日先有鄰舍輔導會的「計錯數」的裁員風波,繼有利民會因財赤裁員的傳聞。明顯地,這兩宗事件反映了整筆撥款制度中其中一個問題:部分社福機構及社福界人士對於機構財務管理及財政預算,缺乏認識。當機構預算出現赤字預算,機構董事、管理層、或是員工都可能會出現恐慌。由於社福機構的開支中,薪酬佔一半至八成多不等,若對於薪酬開支的估算出了問題,便容易錯判形勢,作出錯誤的人事政策決定。或許大家會記得特區政府也曾有赤字預算,但最終回復盈餘。香港人都未驚過,為甚麼社福界就出現恐慌呢?

不少社福機構在制定每年預算時,都會採用保守的方法,假設職員不會流失及服務沒有增長。由於大多數社福機構都會就職員年資增長而加薪,除非有關職員的薪酬已達至有關職系的頂薪點。平均而言,當流失率是零時,總薪酬每年會有約2%至4.5%攀升(creep) 1。若機構總開支是1億元,當中七成是薪酬,而薪酬攀升為4%,假設人手零流失,下一年的開支便會增加2百80萬(1億X 0.7 X 0.04)。若去年收支平衡,單是以人手零流失做預算,下一年的預算便會出現2百80萬的赤字。當機構管理層或董事,不明白上述道理,見到赤字預算,便自己嚇自己,繼而採取行動計劃削減開支,便自然會增加機構內的恐慌。

員工流失本是自然的現象,問題只在於是太高或是太低,太高便會影響服務質素,太低便會少了新血與新思維。當員工流失,聘用新人,一般薪酬都會較低,再加上近年社福機構人員逐步進入退休高峯期,當請一位新人取代一位退休職員,一般而言,薪酬開支便會減少。當機構的實際人手流失高,預算的赤字便可能消失,甚至轉虧為盈。

上述提到一般社福機構預算都會假設服務增長為零,而過往幾年實際政府資助服務,特別是安老與康復服務,都有接近雙位百分率增加。在整筆撥款的安排中 2,當機構需要聘用新人應付新服務,新增開支便會較新增資源為低,與人手流失的財務影響一樣,便會減少赤字或增加盈餘。

當然,若社福機構的賬目真的出現赤字,是否就要裁員呢?若出現赤字便要裁員,整筆撥款的儲備安排,又有何用呢?由2001年至2006年的過渡補貼,便是有助機構保留盈餘作為儲備 3。大家不妨試做一條簡單加減乘除的應用題:一個福利機構有1,000名員工,年度薪酬開支為3億元,人手流失率為10%,假設離職員工平均分布於不同職系、薪酬水平及月份,若機構出現赤字,亦缺乏儲備,為了要減低年度薪酬開支,所以決定暫停填補離職員工的職位。請問在這年度,可以節省多少錢呢?答案下回分解。

1 當機構過往實際人手流失率高時,當用零流失作為假設,薪酬攀升(creep)會達4.5%。若過往實際人手流失率低時,當用零流失作為假設,薪酬攀升會約為2%。原因之一是過往人手流失高的機構中職員到達薪級頂點的比例較低,所以薪酬攀升率便會較高。

2 整筆撥款是以相關公務員職級的薪酬中位數作為撥款基準。

3 整茟撥款的制度中,機構可保留相等不高於資助服務總營運開支25%的盈餘,作為儲備。而在2004-07年間出現超越上述25%的盈餘,機構亦可保留在帳戶(holding account)作為額外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