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伯樂」 締共融

2013年6月2日

對每一個人來說,工作除了為賺取生活所需外,更重要的是能激勵人的意志,確立自我價值及尊嚴。對於殘疾人士來說,他們追求自身價值的渴望,與健全人士無異。不同的是,殘疾人士要走入職場,發展事業,克服的難關較多,首先是身體的殘障,然後是社會的理解。

事實上,我落區接觸不少的殘疾僱員和求職者,他們都明言不需要憐憫,卻需要平等的機會。

我記得有一位失業多年的視障朋友阿偉,透過民、商、官合作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計劃,由徬徨、隱蔽的失業者,變成一個精於扭氣球的藝術師。即使他看不見顏色,但透過人生導師的鼓勵和機構的協助,以興趣和創意創出一番色彩斑斕的事業。我到今天還記得,阿偉語帶哽咽地告訴我:「我終於讓大家知道,失明人士不一定只可以做按摩!」

我亦常光顧一間聘用身體殘障人士的花藝社會企業。只要具備適當的無障礙設施,殘疾人士的一雙巧手所紥出的花束和花藝作品,絕對不比公開市場的花舍遜色。

關鍵在於殘疾僱員只要得到平等的工作環境,才能更好發揮潛能,僱主原有對殘疾人士能力的偏見,自會不攻自破。為了起動商界、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社會福利署將於明天(2013年6月3日)起,推出嶄新的「殘疾僱員支援計劃」,接受聘有殘疾人士的公司或機構申請一次性資助,以購置輔助儀器及/或改裝工作間,協助殘疾僱員在工作場所執行職務及提升工作效率,每位殘疾僱員的申請上限為兩萬元,預計每年有400名殘疾僱員受惠。我希望此舉有助更多僱主突破框框,殘疾朋友得到輔助儀器或無障礙的工作間,能更有勁、更有力地貢獻社會。

計劃的資助範圍廣泛,能滿足殘疾僱員在工作上特殊需要的輔助儀器及改裝工程,均可獲考慮資助。資助項目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例子:電腦配件或配置設備、視覺放大儀器、聽覺輔助裝置、點字產品、扶手等。

值得注意的是,社署已由去年12月透過營辦資助職業康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提供導師獎勵金,鼓勵僱主為殘疾僱員安排指導員,協助他們適應新工作,每名導師可獲500元的獎勵金,預計每年有2 700名殘疾僱員受惠。兩項措施相輔相成,將能使殘疾僱員執行職務時更有效率。

此外,今個財政年度開始,社署會提高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劃及「陽光路上」培訓計劃下,就業見習津貼及在職試用工資補助金。見習津貼由每月1,250元增加至每月2,000元;在職試用工資補助金由每月3,000元增至4,000元,並把資助期由三個月延長至六個月。措施涉及額外撥款480萬元。勞工處亦會進一步加強「就業展才能」計劃,提高向僱主發放的津貼,鼓勵僱主向殘疾人士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計劃會引入兩個月的工作適應期:僱主如聘用有就業困難的殘疾人士,並在適應期提供培訓/支援,可額外獲得兩個月每月最高5,500元的津貼。指導員亦可獲得額外500元獎勵金。加強措施涉及的額外開支每年約710萬元。

除了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和條件外,政府對康復服務的投入亦有增無減。有關的整體經常性開支已由2007-08年度的166億元增至2013-14年度的243億元,增幅超過46%。單計算勞工及福利局、社署(不包括綜援及福利金的相關款額)、勞工處和運輸署(復康巴士服務)方面的開支,經常性開支已由2007-08年度的28億元增至2013-14年度的44億元,增幅達57%。

要達致職場上傷健共融,除了殘疾人士自強不息、政府的承擔和非政府機構的投入外,最重要還是得到更多僱主響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大部分殘疾人士只要有適當的培訓和輔助儀器配合,工作表現不容置疑。僱主們,你願意做他們的伯樂,給殘疾人士一展所長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