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2018年9月2日

「悠長的暑假轉眼過去,在新一個學年我希望……」—這耳熟能詳的句子通常是小學時代開學作文的開場白。回想我在升中開學的第一天,身高只有4呎10吋的我,步入樓底十分之高,氣氛森嚴的紅磚校園,心情既興奮亦緊張,暗叫着「我已經不再是小學生了!」。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今年暑假七、八月期間,34位高中生分別透過一個名為「與司局長同行」的計劃成為政府三位司長及13位局長一天的「工作影子」,該計劃是由扶貧委員會籌劃的「友‧導向」師友計劃於本年度首度推出的項目。我以局長身份做了一天的友師,雖然未必會為參加者帶來很大的啟發,但希望可以給予參加者正面發展一點點的影響。

這計劃與已經成立十周年的「兒童發展基金」異曲同工,該計劃同樣源於前扶貧委員會,都是希望藉着友師幫助少年人拓闊眼界,助他們建立信心,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計劃十分成功,連同即將展開的新批項目,計劃下受惠的基層兒童和青少年人數預料合共超過17 000名,其中包括少數族裔、殘疾和居於板間房的青少年。

另一個同樣以支援主要來自基層家庭的中小學生為目標的項目是近年透過社會福利署(社署)「攜手扶弱基金」推行的專款項目,透過民商官學四方合作推行課餘學習及支援項目,協助參與學生的全人發展。基金同時有助紓緩在職婦女在照顧子女方面的壓力,部分項目會在平日課後提供(由下午四時至晚上六時半)學習及支援服務,方便家長持續就業或加入勞動市場。

有關項目亦會因應合資格學童不同的發展需要,在假日或學校長假期舉辦廣泛類別的全人發展活動,包括文化藝術、體育活動、領袖訓練、義工服務、參觀探訪、技能訓練等。這些發展活動不但有助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亦可以擴闊他們的生活體驗,促進身心健康。當中不少的參加者在暑假中亦參加了工作體驗計劃。

連同2018-19年度新增注資,政府已投入4億元用作專款配對。為鼓勵機構申請專款,政府以較大彈性處理專款下的申請,包括(1)放寬申請資格至中小學;(2)每個獲批項目的配對資金申請上限由20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及(3)如申請與過往其他獲批核項目的內容相似,該等申請仍可獲考慮,但會視乎項目能否有效惠及有關學生而作出考慮。

社署至今已推出共四輪專款部分的申請,首三輪申請已完成審批。截至2018年3月,專款部分共批出約1億4,622萬元撥款,以推行191個項目,涉及超過200間商業機構捐贈額約1億5,073萬元。在商業機構的捐贈及基金配對下,這些課餘學習及支援項目的整體資助總額達2億9,695萬元,共有約10萬名中小學生受惠。

除上述的項目,還有社署透過156間社福機構服務中心,提供的「課餘託管收費減免計劃」,教育局的「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等等,以支援學生課餘的學習與照顧需要。

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將會有一個愉快學習與成長的學年。

有關活動圖片

(資料圖片:由Project WeCan 提供。該計劃是携手扶弱基金專款配對項目之一)

有關活動圖片

圖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中)與兩位參加「與司局長同行」體驗活動的中學生合照。旁為副局長徐英偉及政治助理馮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