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院防疫工作要快馬加鞭

2020年8月9日

前傳

由於居於安老院的長者不少都有長期病及體弱,在每一年的流感高峰期,安老院的防疫工作都需要加強。亦由於住客經常因病或覆診要出入醫院,會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所以自2018年10月開始,社會福利署(社署)透過非政府機構為全港所有私營及自負盈虧的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免費提供基本的到診支援服務,既可促進這些院舍積極應對季節流感和住客的其他偶發疾病,亦可減少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依賴公共醫療系統。再加上到診支援服務亦包括為院舍員工提供有關健康護理及感染控制方面的訓練,正好在今次疫情中發揮其功能。

疫情初期

若大家有留意到歐美各國在疫情初期,廣泛的安老院感染及死亡率,實在令人膽顫心驚。

在疫情初期,全港口罩缺貨,安老院開始告急。當懲教署的口罩生產可以提產後,便為所有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的員工,每人每日提供一個口罩;稍後再增加至每人每日兩個口罩。

基於2003年沙士的經驗,社署除了不斷提醒院舍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外,亦為安老院一旦有疫症爆發作好準備而物色及安排合適的處所,讓成為緊密接觸者的長者住客可在該處接受檢疫。第一個選址,便是位於薄扶林的傷建營。可算是幸運,在疫情初期未有安老院出現感染個案;由於幾個月都未有啟動這個檢疫中心,正考慮進行一次模擬行動時,第一宗安老院的確診個案便在7月6日出現了,這個在政府內部代號為Site X終於啟動了。

第三項重要的防疫工作,便是為全港約1 000間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提供資源,進行噴灑防病毒塗層的工作。自本年5月4日推出「噴灑防病毒塗層津貼」到現在,大部分的院舍已噴灑了防病毒塗層。

為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進行「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

疫情反覆,7月初出現社區感染,院舍亦開始出現感染群組。雖然,院舍員工本身不算是一個高風險群組,但若他們將病毒帶入院舍,體弱住客受到感染,便後果嚴重。所以政府在加強對社區內的高風險群組進行「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對象包括所有於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工作的員工[包括全職、兼職、外地勞工、替假員工以及外購合約服務員工(如陪診員)等]。為此,社署已安排檢測機構有秩序地於2020年7月14日至8月4日期間,為全港各區自願參與的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採集合共超過32 600個咽喉拭子樣本,涉及1048個處所共1 085間院舍;員工的參與率約86%。至今有一個員工檢測樣本呈陽性及後確診。不過,這個數字不反映全部,有一間院舍在未開展檢測計劃前,已有確診個案,由衞生署負責跟進;另外有一名員工在這項檢測於其院舍進行前已初步確診。

汲取了第一輪檢測的經驗,社署正籌備在未來數天內啟動第二輪的檢測。

透過外展醫生到診服務加強院舍的感染控制措施

為了進一步協助院舍應對疫情,社署已參考衞生署一份特別針對是次疫情而設計的院舍感染控制措施檢測表,將聚焦支援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加強感染控制的措施。社署將邀請有關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在未來兩星期完成有關檢測,並安排院舍外展醫生到診服務的團隊到訪院舍,就其感染控制的實況提供專業的改善建議,並即場教授員工有關防疫知識和技巧。政府希望藉此進一步提高院舍前線員工,如護理員、助理員等在感染控制方面的意識和技巧,從而改善院舍整體的環境衞生及減低傳染病的散播。

此外,提升院舍室內通風水平,有助減低病毒在院內散播。社署正與相關部門合作,探討改善私營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室內通風的可行方案。

長遠方向

私營安老院的環境及服務質素,受到廣泛關注。要進行改善,不能一蹴即至。在策略上,除了為院舍提供醫療及專業支援服務外,便是「胡蘿蔔加大棒」。「胡蘿蔔」是增加買位,「棒」便是監管與修例。由2019-20年度開始,社署會連續五年向符合甲一級宿位水平的私營安老院,每年增購1 000個宿位;一方面是增加資助宿位,另一方面是鼓勵未達甲一級水平的院舍提升服務,包括改善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標準。

為進一步優化院舍的監管,社署成立的「檢視院舍法例及實務守則工作小組」已於2019年5月完成相關的檢視工作,並就院舍的分類、院舍的法定最低人手要求、院舍住客法定最低人均樓面面積、院舍持牌者的規定、院舍主管及保健員註冊制度、住客的年齡,以及罰則等提出了19項建議。當中部分建議涉及《安老院實務守則》及《殘疾人士院舍實務守則》,已透過修訂該兩份實務守則實施;而涉及《安老院條例》、《安老院規例》、《殘疾人士院舍條例》及《殘疾人士院舍規例》的建議,須透過法例修訂實施。

政府已就相關建議,初步諮詢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安老事務委員會、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及康復諮詢委員會,並已於今年1月至6月期間舉辦了4場「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法例修訂建議與持份者交流會」。政府現正進行修訂條例草案的準備工作,希望盡快完成有關法例修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