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幼兒照顧服務質量並重

2021年9月19日

前言

在以前的社會,生兒育女的權和責都是在父母手中,就算是無父無母的孤兒都是依靠社會上熱心人士或組織的照顧。今天的社會已不再是如此。有人認為理想中的社會,生養之權在父母手,而養育之責在政府;生育兒女除應獲得奬賞外,政府更應向父母發放工資。還有另外一種想法,有人認為兒童都是社會的兒女,父母生育子女,必須先獲政府認證和批准;政府如不滿父母的表現,可取消其認證,將子女交予合適的人士託管。

社會上有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價值觀,在所難免,甚至可代表社會的多元化,可能是好事。不過在制定政策時,除了要先處理這些分歧,更要因應社會時勢和價值觀的轉變從而調整政策。因此,現屆政府就幼兒政策,作出了多項重要的調整。

改善與增加幼兒服務的政策考慮

在過往多份網誌中,我都講述了在改善幼兒服務的質和量時,四項重要的政策考慮,包括:

  1. 性別平等政策:在香港,照顧子女主要還是由婦女負責,增加幼兒服務,可以讓更多婦女於尋找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點時,有真正的選擇,從而更有利於達至男女平等。
  2. 人力政策:增加幼兒服務,可以釋放婦女的勞動力。
  3. 生育政策:香港生育率之低是世界之最,改善及增加幼兒服務,可以減低父母生兒育女的障礙。
  4. 家庭政策:每一個兒童對社會整體的未來都十分重要,社會亦應負起部分的責任,協助父母發揮照顧及培育子女成長的功能。

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看現屆政府就幼兒服務發展的策略方向:一是從服務量入手,包括提升幼兒中心的長遠規劃,以及中短期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二是從服務質素入手,優化人手比例;三是提升服務的可達性,提高幼兒中心的資助水平;四是減少支援服務的缺口,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發展幼稚園課餘託管服務等。

制訂服務規劃比率

為提升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規劃,政府以人口為基礎,為資助幼兒中心服務名額制訂合適的規劃比率,期望在房屋發展項目內預留合適場所作營運幼兒中心之用,更適切地回應新社區的服務需求。政府已於2020年3月將有關規劃比率(即每25 000人口提供100個供3歲以下幼兒使用的名額)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幼兒中心名額

規劃工作是長期的,要在中、短期增加服務量,政府便致力透過不同的發展項目,如賣地計劃、「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公共屋邨發展或重建項目、市區重建項目、購置物業計劃等,增加資助幼兒中心名額。

優化幼兒工作員的人手比例

由 2019年9月起,在資助日間幼兒中心,適用於0至2歲以下幼兒的人手比例已由1:8名優化為1:6名;2歲至3歲以下幼兒則由1:14優化為1:11。住宿幼兒中心的人手比例亦已於2019年9月作出相應調整。

提高幼兒中心服務的資助水平

政府在2019/20學年提高了受資助幼兒中心的資助水平,包括透過全額資助以承擔因優化幼兒工作員人手比例而上升的成本,以及在2020年2月推出「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直接津貼家長繳付資助幼兒中心部分的服務費用,以紓緩家長的經濟負擔。自2019-20 年度起,受資助幼兒中心的資助水平由兩成倍增至四成。

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政府已由2020年1月起給予營辦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機構額外撥款,增加專業及支援人員,以加強對社區保姆的培訓,並增加社區保姆的服務獎勵金,以鼓勵更多義工參與成為社區保姆。

發展幼稚園學童課餘託管服務

政府亦於2020年4月完成探討在合適的福利設施內為3至6歲幼兒提供課餘託管服務,並自2021-22年度起分階段重整19間互助幼兒中心,通過增加社工和支援人員的人數,轉型為3至6歲以下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截至今年8月,已有4間中心完成重整。

後語

上述眾多已改善及加強的幼兒服務中,發展幼稚園學生課餘託管是現屆政府全新的措施。有關理念來自兩方面:一是一項現有服務的使用率偏低,二是另有服務需要未能獲得滿足。在數年前,我還未加入政府,曾探訪一間互助幼兒中心。互助幼兒中心透過推廣社區居民發揮鄰里互助精神,以協助解決幼兒照顧需要。理念很好,卻在推行上遇到不少困難,特別是雖有義工,但人手不穩定,會出現有服務需要時因沒有人手而未能提供支援,結果造成使用率偏低。另一方面,現時的課餘託管服務則只提供予小學或以上的學生,有家長唯有讓幼兒報讀上、下午幼稚園長時間上課來解決託管的問題。在我上任不久,在探訪一所社區中心時,留意到它有為一些幼稚園學生提供課餘支援服務的試驗計劃。社會福利署經研究後,便決定透過重整互助幼兒中心,提供幼稚園學生的課餘託管服務,加強對學前兒童的照顧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日前到訪位於深水埗的心寶學前兒童課餘託管中心,視察重整後的服務。圖示羅致光博士(前排左)參觀中心的小朋友製作手作的情況。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日前到訪位於深水埗的心寶學前兒童課餘託管中心,視察重整後的服務。圖示羅致光博士(前排左)參觀中心的小朋友製作手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