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保就業」計劃及「2022保就業」計劃

2022年3月20日

前言

這兩天就「2022保就業」計劃已有不少報道,所以在此不談細節。在這裏只講一些政策分析。由於在星期五的記者會上,我在答記者問題時,講了一大堆數字,我都知道難以令人明白。所以,在此再講清講楚。

「2020保就業」計劃的功能與設計

「2020保就業」計劃在當年4月初復活節期間開始構思,4月17日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加開會議講解,5月底開始接受申請,6月中開始發放補貼。以一個超過900億元的政府項目,涉及約16萬名僱主及近200萬名僱員,由構思至發放補貼用了兩個半月時間,可說是「超速」,在設計上,必須「簡、快、省」。開始構思時,正值疫情第二波高峰期,不知疫情會否退卻,更不知道第三波會否出現及何時出現,項目的目的,是希望給予企業一個「水泡」,渡過難關,讓企業可以保存實力,在疫情減退時,可以迅速地恢復,令巿場反彈,達至「撐企業、保就業」的目的。

「2020保就業」計劃的成效

香港自2019年第三季經濟已步入衰退,勞工巿場放緩,失業率開始回升,疫情下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5月的失業率1已急升至5.9%2。6月的失業率上升到6.2%。雖然,第三波疫情的高峰期出現於7月至8月間,亦是在「保就業」補貼期間(2020年6月至11月),失業率維持在6.1%至6.3%之間,變化不大。這是充分反映了「2020保就業」計劃,發揮了其「穩就業」的作用。

2020年11月中第四波疫情開始出現,12月的失業率上升,到2021年2月的失業率上升至7.2%。到疫情稍為放緩的2021年3月,失業率已回降,4月開始提速下降,降至12月公布的3.9%,減少了3.3個百分點。相對2003年「沙士」,當年6月的失業率為8.5%,要到30個月後才減少3.3個百分點,降至5.2%。這些數據反映,2021年的反彈速度,為2003年的3倍。雖然當中原因很多,但「撐企業、保就業」的策略是重要原因之一。

「2022保就業」計劃

「2020保就業」計劃在設計時,第三波仍未出現;但是今天在設計「2022保就業」計劃時,第五波若沒有反彈,應該已過了高峰期,在策略上的考量有所不同:前者是幫助企業保留實力,待日後反彈;今天考慮的,則是如何協助企業反彈,聘用更多員工,希望能迅速減低失業率。在兩日前,行政長官宣布的是計劃的設計框架,我們樂意聽取大家的意見。

1文中所指的失業率都是經季節性調整的三個月移動平均數。如2020年5月的失業率,便是2020年3月至5月的經季節性調整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失業率。

22020年2月至4月的失業率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