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老工作的苦與樂

2017年10月22日

隨着香港人口高齡化,安老服務需求大幅增長。與此同時,本地護理人員空缺率卻高達百分之十八。情況如此嚴峻,我們到底有甚麽對策去舒緩人手短缺及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呢?

本周三,爲了進一步了解社區安老的情況,我到訪了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健憶長者認知訓練中心。該中心專門為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提供個人及認知刺激療法小組訓練,亦參加了第二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同時提供日間護理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能迎合不同長者需要。不過這卻正正反映護理員工作的繁重,趁此機會,我與兩位護理員Carmen和阿Ling詳談,多些了解一下她們每天的工作情況。

Carmen和阿Ling告訴我,每天工作「十分充實」。中心共13位護理員,卻負責照顧200個需要綜合家居照顧的長者。基本上,朝九晚六「做到無停手」,由個人護理、送飯、家居清潔至護送都要兼顧。她們提到,為長者在家中洗澡是特別吃力的工作,由抱扶他們、送他們到狹窄的浴室,以至給他們洗澡,全部都是「一腳踢」。不過她們強調,工作雖然辛勞,但當見到老人家一個微笑、聽到一聲道謝,內心油然而生的滿足感,並不是從其他工作可以得到。她們期盼未來有更多年輕人能夠加入護老行業,一來可以減輕她們的負擔,又可以和她們一起分享這份滿足感。

爲了減輕護理員如Carmen和阿Ling的壓力,我們必須從多方向思考,怎樣解決人手的問題。當我提到在下個財政年度,將個人護理員及家務助理員的薪酬中位數增加兩個薪級點(差額約為二千元),以吸引更多人入行,阿Ling不忘提醒我,做護理員的工作,錢不是最重要,「有心」才是最重要。Carmen作為一位年輕人,則提到晉升機會對年輕人很重要。這亦是政府近年推行「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的設計理念,透過鼓勵年輕人參加政府資助的兩年培訓計劃,投身安老護理事業。

當然,在建立更可持續的安老服務勞動力,我們亦要探討如何改善護理員工的工作環境,工作設計(包括流程與多元化),加強他們的工作滿足感;再加上推廣業界的正面形象,吸引兼職員工加入等等。《施政報告》亦提到善用樂齡科技,通過計劃成立的10億元樂齡科技基金,鼓勵安老服務單位購置科技產品,減輕護理員的負擔和壓力。

通過以上種種措施,我們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考慮以護老為長遠職業,希望他們可以像Carmen和阿Ling一樣,透過護老工作,獲得看到老人家重拾笑容的滿足感。

有關活動圖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與護理員Carmen和阿Ling詳談,了解她們每天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