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保障與長者貧窮

2019年12月29日

前言

最近政府公布了2018年的貧窮情況,引發起一些有關長者貧窮與退休保障的討論,我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統計數字和分析。

不論是退休保障或是貧窮,都是我加入政府前後所寫傳媒文章最多的議題。由於我不喜歡重複,所以通常只會點題以前所寫的文章作為參照,就如坊間經常提的所謂全民退休保障,便可參照我於2016年3月29日刊登於明報的「『全民退休保障』所產生的含糊不清概念」一文。可能因在大學教書已有36年,而自己有清楚的政治取向,所以在討論政策分析時,會力求中肯與平衡:一來這只是「盡力」但不能百分百做到,二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而基於我今天的身份,政策分析都會被視為別有動機(如「粉飾太平」),就如心理學導論已有講解的perception(知覺作用/感性認識),這些批評是可預期的。

各項社會保障的覆蓋率

2019年11月底領取各項社會保障的65歲或以上長者人數與百分率

 
人數
百分率
每月金額(元)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 134 412 10.1% *
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511 004 38.4% 3,585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 49 116 3.7% 2,675
高齡津貼1 264 319 19.8% 1,385
高額傷殘津貼 9 888 0.7% 3,540
普通傷殘津貼 21 630 1.6% 1,770
沒有領取任何社會保障 342 031 25.7% -

*綜援金額視乎不同住戶組合及成員需要水平而定,以領取綜援的獨居長者計算,平均每月為6,718元。

就長者領取綜援的趨勢,有兩點值得我們留意:

1. 長者領取綜援的百分率近年(2013年開始)逐年下降;及
2. 申領綜援的長者個案2 數目,自2013年開始逐年下降,由2012年初的154 000宗下降至2019年初的142 000宗。

上述趨勢與人口高齡化背道而馳,很大可能是整體長者(特別是「新增」長者)的經濟環境改善、較年長人士的就業率上升,以及於2013年開始推行的長者生活津貼有關。現時,長者生活津貼已是長者最主要的社會保障計劃,已有56萬人領取,當中超過九成是領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社會保障與脫貧

以獨居長者平均綜援每月6,718元計,可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亦足以脫貧(2018年的一人住戶貧窮線為4,000元)。雖然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每月3,585元)可令一名沒有其他收入的獨居長者的貧窮差距縮短近九成,但未足以完全脫貧。

今天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每月3,585元的水平,源於2013年周永新教授研究團隊建議3 的每月3,000元「老年金」,亦即約是政府於2015年進行退休保障諮詢時,採用「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模擬方案的每月3,230元。2015年的推算是,若「老年金」是全民「不論貧富」皆可領取,每名打工仔平均要每月供薪金的4.9%(若是僱員與僱主共同供款,便是2.45%),才能保持收支平衡;若水平定於足以脫貧,每人每月要供5.6%;若水平足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則要9.2%。當然,這些供款百分率會隨日後人口高齡化而逐步上升。

後語

雖然全民式的養老金有扶貧作用,不過總支出中只有約18%4 是給予有經濟需要的人,我亦相信坊間提出全民的養老金不是基於「扶貧」的理念。2015年年底開展的退休保障諮詢工作,到2017年1月的《施政報告》已交代了結論。當中有兩個退休保障改革的重要建議已經在2018年推行: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及公共年金。另一項大工程是取消「對沖」,即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抵銷制度,法例草擬工作已在進行中,目標是在2020年年底提交立法會。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所提改善綜援的建議,亦會令扶貧工作有所改善。

1 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的申請資格為70歲或以上。

2 在綜援制度中,「個案」是以住戶作為單位,並以主要申請人資格為分類。長者個案中的住戶,不一定全是長者,而領取綜援的長者並不一定是居住於長者個案的住戶之中。

3 周永新教授建議的「老年金」,是諮詢文件的「不論貧富」方案,亦即是坊間的所謂「全民退休保障」的方案之一。

4 詳細分析可參考政府2015年的《退休保障 前路共建》諮詢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