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遠超「一份工」

2016年07月31日

月中,我獲邀參與香港復康聯盟位於香港教育大學內的康盟7-11便利店成立6周年慶典。在2011年5月的一個周末,我為當時剛試業一年的康盟7-11便利店主持開幕禮。時光荏苒,再度重臨,我很高興該店已擴充規模,並見證該店為殘疾僱員帶來的機遇和轉變。

作為一間社企,康盟與牛奶公司合作,現時分別於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經營7-11便利店。兩間便利店聘用的僱員有七成以上是殘疾人士,包括肢體傷殘、視障、聽障、智障、精神康復及長期病患者,與非殘疾僱員一同工作。教育大學店起步之時得到社會福利署(社署)「創業展才能」計劃的資助,開創7個職位,當中4個為殘疾人士而設。

便利店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可說是民商官學四方合作的典範,既讓殘疾人士在工作崗位上各展所長,發揮潛能,同時讓傷健人士有共事的機會,促進傷健共融。康盟期望能開辦更多同類社企店,為殘疾人士增加就業機會。

有關活動圖片

特區政府高度關注殘疾人士的福祉,我們近年不斷增撥資源加強康復服務,整體的經常性開支已由2007至08年度的166億元增至2015至16年度的286億元,增幅達72%。在2016至17年度,有關的經常開支亦會進一步增加至301億元,足見我們的承擔和誠意。

我明白就業對殘疾人士來說,意義遠超「一份工」。就業代表社會對他們的一種肯定;帶給他們一個希望;一個自力更生、發揮所長和與人相處的好機會;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更有意義。對殘疾人士的家人來說,能看到殘疾人士在公開就業市場成功就業,有目標及充實地生活,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喜悅及欣慰。

勞工及福利局一直採取三管齊下的方式,促進殘疾人士就業,包括:

(a)提供職業康復及培訓服務;

(b)提供就業配對服務;及

(c)透過鼓勵成立社會企業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

我們一直在三個層面努力,促進殘疾人士在公開就業市場擔當具生產力及有酬勞的工作。

社署推行的「創業展才能」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成立小型企業或業務,就是為殘疾人士直接創造就業機會。截至2016年6月,計劃已批出約1億400萬元資助款額,成立110項不同性質的業務,包括清潔、飲食、汽車美容、盲人按摩、零售店服務、蔬菜批發和加工、生態旅遊等。這些業務項目累計共創造了約1 146個職位,包括約807個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職位。

為進一步鼓勵殘疾人士就業,扶貧委員會(委員會)於上月(6月)舉行的會議上,同意推展以下三項措施︰

(a)「提高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下殘疾受助人的豁免計算入息上限試驗計劃」。在試驗計劃下,殘疾綜援受助人每月從工作所賺取的首1,200元收入可全數獲豁免計算入息,而其後5,600元的收入則最多有一半(即2,800元)可獲豁免,總豁免計算金額提高至每月最高的4,000元。合資格的殘疾綜援受助人無須提出申請,社署會根據記錄發出通知書,並以津貼形式,按季將可獲的額外豁免計算入息款項存入該個案用以領取綜援金的銀行帳戶。試驗計劃將於今年10月推出,為期3年,總撥款額約為4,725萬元,預計可惠及約3 000人。

(b)為支持就業的嚴重殘疾人士,委員會同意推行「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為期3年的試驗計劃將於今年10月推出,每名合資格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將每月獲發5,000元的津貼用作聘請外籍家庭傭工。社署會根據記錄在今年10月起發信邀請合資格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遞交申請。試驗計劃的總撥款額約為1,890萬元,預計可惠及約100名再生勇士;及

(c)參考了關愛基金早前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的經驗,和回應殘疾人士照顧者的訴求,委員會又同意推行「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試驗計劃將於今年10月展開,為期2年,合資格的照顧者將每月獲發放2,000元津貼;如照顧者需要同時照顧多於一名合資格殘疾人士,每月最多可獲發放4,000元津貼。津貼的發放期最長為24個月。在試驗計劃下,社署亦將委託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家長/親屬資源中心為參與試驗計劃的照顧者及受照顧的殘疾人士提供資訊、服務轉介、輔導等支援服務。社署將在今年10月起發信予正輪候指定康復服務或教育局特殊學校寄宿服務或醫院管理局療養服務的殘疾人士,邀請其照顧者作出申請。試驗計劃的總撥款額約為1億2,558萬元,預計可惠及約2 000人。

每當我看到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所長的殘疾人士,便更加肯定了我們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切切實實幫助殘疾人士自力更生、建立自信和融入社群。我深信,上述即將推行的鼓勵殘疾人士就業措施,同樣盛載着遠超於「一份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