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在香港學生輔助會五十周年大會致辭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鄧國威今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香港學生輔助會五十周年大會的致辭全文:

石秦家慧博士、Mr Peter Jan Bruls、關健城總監、各位朋友:

多謝關總監邀請我出席香港學生輔助會五十周年的周年大會,與大家分享學生輔助會五十年來努力工作的成果。

在一九五七年,學生輔助會創辦人Mr David Taylor本着愛人如己的「好鄰舍」精神,開始向調景嶺地區貧苦無依的小朋友提供食物及住宿,這項別具意義的服務後來發展成為「馬可紀念之家」兒童院舍。往後,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香港學生輔助會更發展出各類型的住宿照顧服務,讓兒童及青少年即使未能與家人同住,仍然可以在宿舍同工身上得到充份的照顧和指導,以他們作為生命中的同行者。在一九六五年成立的石壁宿舍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宿舍與毗鄰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共同為七至十四歲兒童提供住宿照顧、教育和輔導的全面服務,以行動闡釋「一切為孩子」的信念。

隨着香港社會高速發展,香港學生輔助會與市民一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重大變遷,服務也與時並進,不斷創新。自一九六七年起營辦的荷蘭宿舍,一直為年齡十一歲或以上、缺乏家庭照顧的男性青少年提供住宿照顧。為了配合新時代的需要,宿舍於二○○○年起開始提供「急援照顧服務」,為正處危機或家庭發生突變,而急需住宿服務的青少年,提供短暫的住宿服務。

另一方面,學生輔助會轄下的服務單位亦不斷增加,例如自一九九三年起,貴會陸續在將軍澳和樂富開辦兒童之家服務;在二○○四年,又加入了寄養服務的行列;最近更因應社會需要,開始營辦新的日間寄養服務,並將會開辦新的日間兒童之家服務。兒童照顧服務更具彈性,對家長的支援就更為全面。

然而,學生輔助會的服務並不限於兒童照顧。在二○○二年,輔助會就在服務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開設了全日制的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及寶達幼兒園。

小學位於天水圍區,部分同學要面對家庭問題,或需要尋求協助。輔助會深明「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積極在天水圍宣揚「好鄰舍」精神,推出「家庭能量~天水圍家庭效能發展計劃」,在社區層面主動接觸和識別有危機的家庭,並及早提供協助及適切支援。這計劃亦有助強化家庭的功能和抗逆能力,預防家庭問題進一步惡化,從而減低家庭暴力風險。

各位可能都有聽過,政府撥款三億元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以鼓勵跨代、跨界別及跨階層的協作,編織社區互助網絡,積極開發社會資本。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些概念很抽象難明,但其實所謂社區互助網絡,就是香港學生輔助會一直努力推廣,你們都十分熟悉的「好鄰舍」精神。

五十年前,Mr Taylor以身作則,成為與他住在同一屋簷下兩位少年的好鄰舍,並開展了香港學生輔助會偉大的事業。多年來,因着這「好鄰舍」精神,受惠於香港學生輔助會各種住宿照顧及教育服務的兒童及青少年超過一萬人。今天,他們大多已經長大成人,在不同社會崗位上擔當重要的角色。他們固然已不再是受助人,但我相信他們都會銘記當年曾經得到香港學生輔助會的幫助,並願意將他們昔日所感受的愛與關懷傳揚開去,與更多人分享。

我們都知道,社會問題不能單靠政府和社福機構去解決,我們需要更多好鄰舍,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及時的支援。在互助網絡中,我們既是受助人,也是施予者。這才是我們有效回應社會和家庭需要的出路。香港學生輔助會深明此道,為強化家庭功能及建設和諧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適逢貴會五十周年慶典,我謹代表特區政府感謝你們多年來服務社群的努力,並期望貴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把「好鄰舍」精神傳揚開去。

謝謝!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