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基層、為民解困(二) — 二元乘車優惠

2020年1月26日

前言

全名「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俗稱「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甚或「兩蚊雞計劃」,是自2012年起逐步推出。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聯同運輸署,於2018年年底已開展了有關計劃的檢討工作,預期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當中包括了計劃應包括的公共交通類別、計劃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如何防止濫用、受惠人士年齡等等。於今年1月14日,特首公布的十項「着力基層、為民解困」的新政策措施,其中一項便是把這個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受惠年齡由65歲調低至60歲。政府政策總是有彈有讚,在這裏讚的便不用多講了,我只談談「彈」的幾方面。

退休年齡沒有轉軚

香港沒有法定退休年齡,政府亦沒有打算訂立法定退休年齡。政府新入職的公務員,退休年齡為65歲,現時亦容許於2000年後入職的同事選擇是否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就退休年齡及勞福政策,我於2018年9月9日及18日的兩篇網誌已有詳細交代,立場亦沒有改變。2019年年初,社會福利署執行2017年初的決定,將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中的長者定義改為65歲,目的主要是希望可以透過配套的服務(即「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支援計劃」)協助60-64歲的健全人士持續留在勞工巿場;其後,政府亦就綜援計劃作出檢討,將有助就業的一些特別津貼延伸適用於健全成人。將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受惠年齡由65歲調低至60歲,亦是有助減低60-64歲人士工作的交通開支,從而有助鼓勵他們就業。當然,現時有過半數60-64歲人士沒有就業,二元乘車優惠計劃亦有助於鼓勵他們維持活躍的生活,包括從事義務工作。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正面的作用,所帶來整體的社會經濟效果,在政策上亦具成本效益。

安老服務的「長者」定義

於2014年至2017年間,進行《安老服務計劃方案》的制定期間,其中一個討論議題,便是應否將不同安老服務的年齡定義統一。經過多輪的公眾參與討論,結論是不需要就不同安老服務的年齡定義統一。就如長者中心(包括鄰舍長者中心及地區長者中心),年齡為六十歲,長者照顧服務(如家居照顧、日間中心、院舍服務)則為六十五歲。不同服務,有不同的政策目的,服務使用者的年歲亦可以有所不同。二元乘車優惠,亦可以有不同的政策考慮,將受惠年齡調低至60歲,與「老有所為」的政策目標一致。

我個人對於「老人」或「長者」的名稱有些抗拒,或者不少60至69歲的人士都會有同感,就如多年前,我一次在油站入油時,服務員問我:「亞叔入邊隻油呀?」,我都有些不快一樣。雖然「長者」在香港已成為一個常用語,我還是比較喜歡用「銀齡人士」這個用語。

長遠財務承擔

香港人口高齡化,我亦用「高齡海嘯」來形容我們未來的挑戰。我們可以肯定一點,由於人口高齡化,二元乘車優惠計劃,未來的財務承擔會愈來愈重,這一點在完成整過檢討時,我會再作交代。不過,在考慮是否應將二元乘車優惠年齡由65歳降至60歲時,卻有不同考慮。

表一:60-64歲人口趨勢

60-64歲人口趨勢

從表一所見,60-64歲人口現已進入高峰期,到明年2021年,60-64歲人口將超過60萬,於2024年到達頂點後,便開始下降。到2040年便只有40萬人。雖然,2041年後稍為回升,但人數仍較今天為低,而且到2061年,便不足40萬人,再長遠更會不足30萬人。

簡單來說,單以考慮應否將二元乘車優惠受惠年齡降至60歲,這個改變並不會因未來的人口高齡化,帶來不斷增加的財務承擔。

後語

為60歲或以上巿民提供乘車優惠的城巿很多,遠者有倫敦及悉尼,近者有新加坡、北京及廣州等等。所有政策,有利有弊,總有贊成與反對的理由。衡量利弊後,作出政策決定或是改動,自然有贊成與反對聲音,及有不少動機猜測。當利多於弊時,政府便應考慮作出決定,總不能議而不決。

最後,大年初二,要和大家拜年: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