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老服务规划说起

2018年8月5日

在再上一个星期(7月22日)的网志提到福利服务规划,以安老服务规划为例,今时今日的规划工作已不能如回归前那样由上而下,而需要广泛而深入地透过巿民和相关持份者的参与,用较长的时间才能制定。这次规划用了三年时间,经过三个阶段的讨论和公众参与活动才完成,虽然大体上安老政策的愿景(敬老、爱老、护老)、使命(「老有所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原则(如「居家安老」),与原有的安老政策大致上不变,但在整体策略上却有了明显的聚焦。在2017年公布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方案》)的四大策略方针的第一项方针,便是「大幅加强社区照顾服务以达至『居家安老』和减少住院比率」。

安老政策以「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作为政策方针,但经常被人批评的是以现时资助服务计算,给予有长期护理需要的社区服务与院舍服务的名额比例,约为1:3,表面上与政策不符。所以在《方案》中,定下的中期目标是将比例调整为1:1.5,长远则为1:1。当然,大家都知道除了政府的资助服务外,「居家安老」的照顾者,主要还是家人和38万外佣(当中约占三成的主要工作是照顾长者)。

要「大幅加强社区照顾服务」并不可以一蹴即至,亦不是「有钱」便做得到。我们面对的第一个樽颈就是人手供应。以2017年中的调查所得,资助机构的家务助理空缺率达18%,所以由本财政年度开始,政府为有关职位的资助增加了两个薪级点。就有关的实施情况及空缺率是否从而有所减少,仍要待一、两个月后的资料搜集再作检视。第二个樽颈便是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处所供应的不足。在中期,我们可以善用非政府机构的用地,透过加建或重建,增加供应;在长期,就如《方案》所建议「重新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加入安老服务的规划比率」,以确保日后在整体的规划工作中,有关服务的处所已可获预留地方。在短期内,又有何方法呢?这个有待日后再作交代。就如何「加强社区照顾服务」,在《方案》中还有不少建议,在这里未能一一尽述。

就如我在七月初在都柏林一个午餐演讲中提到的一个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现时至2058年,40年间,若按今天的资助安老院的需求率推算,我们便要增加1 200间资助安老院,这数字已不计算今天约四万名1轮候者所需的额外宿位。不论是社区照顾服务或院舍服务所需要的地方与人手,有关数字都是难以「高攀」的。

我们当然要「寸土必争」、「千方百计」去觅地兴建安老院舍。除「大幅加强社区照顾服务以达至减少住院比率」外,我们更要减低长期护理的需要,在策略上一定是由健康入手。

在再上一个星期五(7月27日),我往北区探访位于粉岭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秀群松柏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与路德会青欣中心和蓬瀛仙馆祥华长者邻舍中心合办,由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资助,名为「北X体统」的服务,安排义工为长者免费检测身体,从而及早识别疾病风险,安排跟进诊治。这个长者地区中心还参与了赛马会e健乐电子健康管理计划,是结合电子健康管理技术、专业护士团队跟进及社区关怀的长者健康管理服务计划。大家可以从这个例子中,看到几个未来服务发展的重要元素:跨服务单位(如长者及青少年服务)、跨机构、跨界别(如医社)的协作;在安老服务中的地区长者服务单位,已加入了健康体检,及早识别疾病风险,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元素。

就如《方案》的建议之一,考虑到长者地区中心和长者邻舍中心的工作范围已有所改变,如上述有关健康的服务,我们应考虑于适当时候检视长者地区中心及长者邻舍中心的功能与角色。《方案》名义上有20项建议,不过每个建议中都细分了不少i、ii、iii等的项目,多到一时间连我都不一定记得起。最好,大家不时都看看这份《方案》,或时间有限的,可以观看以下约六分钟的介绍:

 《安老服务计划方案》简介短片

1 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有39 209人在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内登记轮候各类型的资助长者住宿照顾服务。

有关活动图片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于七月二十七日到访北区,参观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秀群松柏社区服务中心。图示罗致光博士(左二)听取职员介绍中心改善骨质密度的V-Health运动仪。

有关活动图片

图示罗致光博士(左三)与中心长者交谈。

有关活动图片

图示罗致光博士(右一)观看义工利用全自动化视网膜图像分析系统为长者进行检查及测试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