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私营安老院服务质素

2020年8月16日

前言

在过往的一个星期,死因裁判法院就2016年一宗涉及一位私营安老院院友的个案,作出裁决,并向社会福利署(社署)作出十项建议。劳工及福利局与社署会详细研究法庭的建议,并会于半年内向法庭汇报有关情况。我在此特别交代一下由2017年至今,就相关问题已作出的改善,及简短回应一些坊间意见。

改善私营安老院的质素

自2014年开展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制定工作,如何改善私营安老院服务是主题之一。虽然《方案》是于2017年7月才成为政府正式的政策文件,部分建议的改善工作在2016年已开始展开,随后不断「加码」:

  • 于2016年4月,社署开始将安老院「服务质素小组」计划扩展至全港各区,安排不同社区持份者(包括医护界人士、服务使用者、他们的亲友和地区领袖等),到院舍进行不作预先通知的探访,就院舍的设施和服务提供意见,协助和鼓励院舍提升服务水平。
  • 社署于2016年11月委托香港老年学会推行为期两年的「安老院质素提升计划」,透过提供课堂学习及实地咨询指导,为安老院(包括私营安老院)的经营者、主管及员工提供培训,以促进院舍日常运作及提升管理质素。
  • 社署于2017年2月开始以合约形式聘用退休纪律部队人员,协助牌照处督察巡查院舍、调查怀疑违规个案、搜证及进行检控工作。
  • 社署于2017年5月成立「牌照及规管科」,持续推行多项加强监管长者及残疾人士院舍的措施,以整体提升其服务质素。
  • 社署于2018年4月开始将违规而被警告的安老院舍的记录,上载至社署网页及「社署长者资讯网」,这就是所谓「黑名单」。
  • 自2018年10月,社署委托非政府机构为所有私营及自负盈亏安老院提供外展医生到诊服务,以应对季节性流感及其他偶发性疾病,促进他们的健康,及减少依赖公共医疗系统。上星期网志亦交代了这项服务如何加强了院舍的防疫工作。
  • 社署于2019年2月中开始陆续推出一个为期4年的试验计划,成立以地区为本并包括社工、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在内的专业团队,为私营安老院的住客提供外展服务,支援他们的社交和康复需要。政府亦已额外增拨资源,在专业团队加入言语治疗师,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言语治疗服务。
  • 社署于2019年10月推出一个为期五年的计划,为参加香港认可处「安老院服务提供者管理体系认证计划」下的认可认证计划的私营安老院提供全数资助。计划的目的是鼓励私营安老院持续改善服务质素及参与独立的认证计划,透过认证机构以客观的标准评审安老院所提供的服务。现时,安老院自行参加由不同机构推行的认证计划,至今年6月底已有63间私营安老院获得认证。

上述措施只是一些重点,其他措施不能尽录。

坊间有意见,认为政府应资助私营安老院。这一点,我有些莫名其妙。这是要将所有私营安老院变成资助安老院,要这些私营机构变成资助机构,不可牟利;还是要将公帑「送」给私营机构?当然,向甲一级私营安老院买位,或是容许用「院舍券」的长者入住甲一级私营安老院,都可说是「间接资助」这些院舍,不过是透过「钱跟人走」而非直接资助。此外,上述的改善私营安老院质素的措施,都是以实际服务而非金钱来「间接资助」了这些安老院。

长远方向

上星期网志亦交代了长远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方向。「胡萝卜」即是由2019-20年度开始,社署会连续五年每年增加1 000个「买位」,以鼓励未达甲一级水平的院舍提升服务,包括改善员工比例和人均楼面面积标准。「大棒」是进行改例,提升法定员工比例和人均楼面面积标准,我们目标是今年年底前提交条例草案给立法会。

坊间有意见认为应将安老院法定人均面积由现时的6.5平方米,大幅增加至16平方米。我在2018年5月20日的网志,已交代了,就算不计成本而私营安老院还可以运作,单因面积要求提升都会令到18,902个私营安老院宿位,及4,191个津助安老院宿位蒸发了。如何填补这2.3万个宿位,不是说了便会天赐下来。我们还须要积极解决资助院舍严重不足的问题。

资助院舍严重不足

现时资助安老院宿位不足,轮候人数愈来愈多,轮候时间愈来愈长。就兴建安老院及其他福利设施,我在2018年2月25日的网志提到要「寸土必争」;在同年8月5日的网志,强调「寸土必争、千方百计」;再在2019年3月3日的网志,进一步强调我们「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寸土必争」的决心和铺陈各项短中长期策略;在同年10月27日的网志,则交代了单是2019-20年度,政府便会启动兴建19间安老院,这个破记绿的数字,已远超2012-17五个年度的总数。当然这些院舍要多年后才会建成,就算今天可以变魔术令它们可以即时兴建好,还要额外12倍的数量,才勉强可以满足今天的需求。如何应对不断增加的需求,在上述多份网志已有交代,这里不重复了,简单来说就是「多管齐下、千方百计、寸土必争」。